在高美館遇見了嗎?《石晉華〈行路一百公里〉行為藝術展演》
高雄藝術家石晉華自今年10月中旬起在高美館4樓展覽室進行〈行路一百公里〉行為藝術展演計畫,兩個多月以來,他每週到美術館2至3次,每次在403展覽室長牆與地面的兩塊10公尺畫布上往復行走超過4公里。以鉛筆在牆面畫線的同時,也一步一腳印地在地面留下碳粉的足跡。
至耶誕節前的週末,已行路98公里,他也達到精神凝聚與身體勞動彼此調和的高峰狀態。目標就在眼前的此刻,藝術家眼前的景象,早已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畫布上交錯層疊、無以數計的線條,經由時間的堆疊架構出深不見底的空間,在觀者的面前,也許幻化成黑光下的波海,也或許形就出宇宙深處的暗能量。
今日的美術館空間能為使用者創造出何種嶄新的體驗?高美館李玉玲館長今年8月甫上任即十分重視館體空間的活化與運用,帶領館內同仁進行館體空間總體檢,並激盪出多元的改善與運用計畫,其中,高美館4樓展場是最常作為實驗性、跨域性、議題性當代藝術發表的場域,在今年第四季就以「一場身體與藝術的邂逅」為題,推出與身體相關的展演計畫。10-12月這段期間,在401、402展覽室展出的創作論壇《維‧身—特定空間╳身體軌跡計畫》是一項探索身體與城市空間關係的跨域展演計畫;在403展覽室則是與多年來致力於探索身體行為規律的行為藝術家石晉華合作,進行《遇見過程—〈行路一百公里〉行為展演╳檔案創生計畫》。
誠如石晉華在創作說明中所言:「藝術家打算在兩塊畫布上行走一百公里,並留下其行走的痕跡。現場的行走、文字、拍攝與後來的製作,是個朝目標里程—100公里—前進與讓行為轉化成為藝術語言必須經歷的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內容將逐漸增加。」這個過程都在美術館的空間裡進行,這些痕跡都在美術館的空間裡累積,這也意味著,藝術家的創作方式,是向所有來訪的觀者開放的,而藝術最神秘、最無法參透之處,僅僅被裹在藝術家的身體之中,或被釋放在留下的痕跡裡,不再需要導覽,也不需要解說,就由身處創作現場的觀眾,領略一場身體與藝術的邂逅。
石晉華在高美館作行為展演的這段時間,有多年來關注其創作動向的「鐵粉」,會靜靜坐在展場地面上,看著他、陪伴著他;也有不少來自其他城市或海外的觀眾,不期而遇地在美術館與藝術家邂逅,並見證其創作過程的某個片刻,對於這必然過程中的偶然遇見,倍感驚喜。一位來自英國、到台灣以走路環島旅行的年輕人,來到高美館正巧看到石晉華正在行路,一直等到將近閉館時刻石晉華走完當日目標里程,親自向他致意,彼此鼓勵。石晉華的創作也鼓舞著他勇敢邁向明日未知的旅程。
〈行路一百公里〉現場累積的豐富創作痕跡,從筆跡、石墨足印到鉛筆屑,從照片、影片到里程紀錄,目前都在高美館403展覽室保持現狀,展覽至明年1月1日,歡迎有興趣的觀眾把握這次跨年假期到高美館觀賞。
========================================
遇見過程—〈行路一百公里〉行為展演╳檔案創生計畫
展演期間:105年10-12月期間,畫布與文件展覽至106年1月1日
展演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403展覽室
藝術家:石晉華
執行團隊:石晉華藝術工作室 謝宇婷 李虹枚 周黃文泰
主辦單位:高雄市立美術館
贊助單位:財團法人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