覓空間「BOUNDARY邊界」李明學個展
設若現成物挪用的目的之一是試圖去除藝術中的象徵,直接招喚觀眾身體乃至於腦海中經驗的連結,那麼李明學在這次展覽中則是更進一步,一方面是將這些現成物建檔後出版,將不同的再現方式呈現出來,另一方面最後邀請觀眾將這些現成物吃下肚,回到現成物原本的功能,不須招喚、直接體驗,在這些建檔、出版與物品功能轉換的過程中,其實關注的不只是食物期限的議題本身,同時也顯現對現成物挪用手法與場域指涉的思考。
6月15日到8月11日,覓空間舉辦「BOUNDARY邊界」李明學個展,展覽現場主要呈現的有三個部分,棧板上依著包裝顏色放置的各種食物、牆上是以檔案照的方式拍攝兩百多件食物與這些照片出版的書籍,這些書籍堆疊的方式宛如旁邊的棧板,而在電視上呈現的則是食物們流動並且逐漸失去顏色後消失的過程;藝術家李明學與計畫搜查團花了半年時間在超商、量販店等購物場所中,尋找商品保存時間與展覽結束日期( 2018.8.11 )相同的食物,並預計在展覽最後一日舉辦<811今日特餐 >活動,經由藝術家處理後邀請觀眾食用這兩百多件物品,將這些食物再度從現成物的身分轉化為食物。
如果當我們試著從傳統的形式與內容兩個進路來思考這個展出時,內容是以"食用期限"為起點的來談時間的邊界-期限,而形式上則是"現成物"的概念,只是如果以這種二分法來看,我們會遭遇說明上的困難,而這正是本展精彩的地方,在展場展出的現成物不只是食物,而是那些人為標定的"保存期限",我們都能理解在保存期限結束後的隔天,食物並不會真的馬上壞掉而失去功能,而同時,這些展場裡的現成物也不會在展覽結束後就失去原來的可食用功能,但是展覽結束後失去的藝術品功能卻在藝術家的指定下被展場裡的觀眾食用後得以完全保存,兩個指涉在此被吞食的同時也合一,觀眾吃的是食物、是藝術品,也是那些被招喚的藝術體驗與商業購物體驗。
藝術家透過攝影與出版這兩種不同的形式再現這些現成物本身就是有趣的做法,物品在現場的再現有什麼意義呢?這不由得讓我們想起Joseph Kosuth 的《一把與三把椅子》,但是顯然李明學不止於此,照片的拍攝與呈現形式,很容易讓人有檔案或遺照的感覺,不管是哪個,都是企圖記錄消失的對象,而活動影像則更是明顯,直接讓這些照片由彩色慢慢地到黑白乃至於消失,而最終當展覽結束後,也只有印在書籍上的這些食物照片能在市面上透過商業行為流通並得以被記憶。
由此我們或可理解藝術家在展場所留的詩句,「記憶中存在著不可知的山丘,想像則投射那宣稱不可能的海洋,名為沙灘的『現在』經驗著不斷變動得確定,我站在灰色的邊界上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