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hamburger
logo-lightlogo-light
review
2022-02-04
中央社
王寶兒

毛線編織COVID-19 林沛瑩個展和病毒對話

《相即共⽣練習簿-出神1:1》召喚冠狀病毒靈的降靈儀式

藝術家林沛瑩長期以作品探索人類與病毒如何共存共生,最新個展互生Inter-(Being),其中透過手工針織試圖模擬COVID-19的模樣,再開創病毒和人的對話。

林沛瑩去年獲洪建全基金會「銅鐘藝術賞」,該獎由副董事長張淑征策劃,2018年起每年遴選一名具獨特視野及國際觀的台灣當代藝術家,在概念階段就開始投入支持。林沛瑩今年個展互生Inter-(Being)也由洪建全基金會主辦。

張淑征表示,基金會關注國際社會脈動、求新求變的精神,也體現於第3屆銅鐘藝術賞,林沛瑩結合自身生物科學領域的特色,從生命科學角度轉譯生命科學的新想像。

林沛瑩約從2011年起投入病毒相關創作,過往作品包含「天花症候群」、「病毒馴獸師計畫」、「病毒之愛」等。此次Inter-(Being)個展展出「邊界溶解」、「相即共生練習簿-出神1:1」、「相即共生練習簿–族譜X」及「合聲體共生宣言(人類版)」共4件作品。

《相即共⽣練習簿-出神1:1 》(局部)

其中「相即共生練習簿-出神1:1」試圖創造出病毒與人類的對話關係,外型看來如五顏六色的巨大毛線球。林沛瑩說,這個作品從好奇「病毒對於人體是長什麼樣子」出發,透過觀察電子顯微鏡下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病毒蛋白質複製機制,她發覺病毒蛋白質複製過程,就像編織毛線的反覆動作。而用手織出病毒,也是身體體會病毒的方式。

林沛瑩說,在與創作團隊一起編織時,她人在荷蘭,大家一起走過封城、解封、擔心得病、身旁有人得病的反覆狀態,一邊編織COVID-19的模樣,嘴上談論的也是COVID-19,彷彿連有關COVID-19的意念都灌注在作品中。

林沛瑩個展互生Inter-(Being)現於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通信分隊展演空間Art Space III展出至2月28日。